論述題(二)-2019年藝術概論復習資料-湖南專升本
2.中國傳統藝術怎樣走向世界?
中國的藝術哲學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在這個問題上,如果通過中西美學體系的比較,就會看得更加清楚。盡管學術界對于中西美學比較的問題有許多不同的看法,目前仍處于討論之中,尚無明確的定論,但不少人認為,中國傳統美學強調美與善的統一,注重藝術的倫理價值;西方傳統美學則強調美與真的統一,更加重視藝術的認識價值。中國傳統美學強調藝術的表現、抒情、言志;西方傳統美學則強調藝術的再現、模仿、寫實。我們從中西美學史上可以發現,“模仿說”是古希臘美學的普遍原則,亞里士多德以模仿為基礎建立起《詩學》的體系,這種理論在歐洲雄霸了兩千年。而“表現說”則成為中國先秦美學的核心,“言志”、“緣情”是我國詩論重視表現的最早見解,在情與理的統一中,將“天人合一”的審美境界作為最高境界。當然,中西美學體系的這種區分只能從相對意義上來理解,何況,中西美學在古代與近現代之間又有著各自不同的發展趨勢。
中國畫,簡稱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獨具特色,成為東方繪畫體系的主流。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表現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國特制的毛筆、墨或顏料,在宣紙或絹帛上作畫。因此,中國畫又可稱之為“水墨畫”或“彩墨畫”。
第二,在構圖方法上不受焦點透視的束縛,多采用散點透視法 ( 即可移動的遠近法) ,使得視野寬廣遼闊,構圖靈活自由,畫中的物象可以隨意列置,沖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中國畫營造的空間多種多樣,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種,即:全景式空間、分段式空間和分層式空間。
第三,繪畫與詩文、書法、篆刻四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補充,交相輝映,詩、書、畫、印的結合,形成了中國畫獨特的內容美和形式美。
第四,中國畫的特點來源于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和豐富的美學思想。
3.試論藝術創作中的情感作用.
藝術創作活動是人類特有的一種高級的,復雜的精神活動與時間活動,他是指藝術家在創作欲望的推動下,運用一定的藝術語言和藝術手法技巧,通過藝術的加工和創造,將自己的生活體驗與思想情感轉化為具體,生動,可感的藝術形象,將自己的審美意識物態化為儀式作品。
大致可以分為藝術體驗活動,藝術構思活動和藝術傳達活動這樣三個藝術創作的情感作用。藝術體驗活動可以說是藝術創作的準備階段,他可能是一個相當長期的過程,藝術體驗是藝術創作的起始階段,也是藝術創作的基礎。藝術體驗更需要藝術家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擁抱生活,需要藝術家飽含情感的切身體驗,對于二度創作的藝術家來講,同樣離不開藝術體驗。深切的生活體驗和豐富的感性積累和情感灌注,不僅為藝術創作奠定了雄厚堅實的基礎,而且常常成為藝術家從事藝術創造的內在心理動力或誘因,成為一種重要的創作動機,有了藝術體驗,并且萌發了創作欲望,正式的藝術創作就開始了,這也就是藝術的構思活動,
對于藝術構思來講,多種心理因素都在發揮著積極作用,但是,在這些心理因素中,想像和情感,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藝術構思活動中,情感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貫穿于藝術創作的始終,中外藝術家們分廠重視情感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
藝術傳達活動作為創作過程的最后一個階段,它是指藝術家借助一定的物質材料和藝術媒介,運用藝術技巧和藝術手法,將自己在藝術構思活動中形成的審美意向物態化,成為可供其他人欣賞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各門藝術的藝術傳達方式都有各自不同特點,這使得藝術技巧和手法在藝術傳達中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但是,藝術傳達又不僅僅是一個技巧問題,藝術傳達更需要藝術家調動自己的聯想,想像,情感等多種心理功能,傳達的過程更離不開藝術家的主體情感和全部心靈。
總而言之,藝術構思中包含著傳達,藝術傳達更離不開構思,在藝術創作全部過程中,體驗,構思和傳達三者始終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而情感在三者之中始終占有重要作用,他將三者結合,統一起來,形成一個完整,有機的整體。
4.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藝術家?
藝術家是專門從事藝術產生的創造者的總稱。藝術家應當具備有藝術的天賦和藝術的才能,掌握專門的藝術技能和技巧,具有豐富的餓情感和藝術的修養,能夠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勞動來滿足人們特殊的精神需要即審美需要。
第一,藝術家內部有多種多樣的職業和分工,第二,真正的藝術家具有為藝術而獻身的精神。第三,藝術家具有敏銳的感受,豐富的情感和生動的想像能力。第四,藝術家具有卓越的創造能力和鮮明的創作個性,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第五,藝術家必須具有專門的藝術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體藝術種類的藝術語言和專業技巧。
作為藝術創作的主體,藝術家與社會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一方面,社會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和基礎,藝術家對社會生活的觀察與感受又分為直接體驗和間接體驗兩種情況。直接體驗是指藝術家在生活中親歷的所見所聞,所感所遇。所謂間接體驗是指藝術家從他人的言談和著作中所吸取的生活經驗,這些間接的生活體驗常常可以擴大藝術家的視野,拓展藝術家的生活積累,誘發藝術家的創作靈感。另一方面,藝術家本人作為創作主體,總是屬于一定的民族和時代,他與社會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社會生活對于作為創作主體的藝術家來講,不僅影響到他們的情感,思想,愿望,理想,甚至還可以推動藝術家提高技巧,通過廣泛地,自覺地,創造性的深入生活,進而超越生活,超越傳統,自成一家。他的藝術才能和文化修養顯得格外重要,我們應當看到,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除了需要藝術家具有一定的技藝技巧和藝術才能外,還需要藝術家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同藝術才能的培養一樣,同樣需要長期勤奮的學習和實踐。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http://www.kuapingce.com/yishugailun/5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