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專升本】成人高考復習資料語文--常用文言文虛詞
一、于(於) 介詞。主要用法有以下幾種: (一)介紹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事物、內容等,可譯為“對”、“向”、“到”等,有時也可不譯。例如: (1)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季氏將伐顓臾》) (2)問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為言之。(《答李翊書》) (3)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于公。(《鄭伯克段于鄢》) (4)文倦于事,憒于憂,而性懦愚,沉于國家之事,開罪于先生。(《馮諼客孟嘗君》) (二)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處所、地點、時間等。可譯為“在”、“從”、“至”、“到”等。例如: (1)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2)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寡人之於國也》) (3)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丕豹、公孫支于晉。(《諫逐客書》) (4)莊宗受而藏之于廟。(《五代史伶官傳序》) (5)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鄭伯克段于鄢》) (6)誰習會計,能為文收責于薛乎?(《馮諼客孟嘗君》) (7)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前赤壁賦》) (8)列興化于東肆,華林于西肆。(《馬伶傳》) (9)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前赤壁賦》) (三)置于形容詞或某一結構之后,引出對比的對象,表示二者間的比較,可譯為“比……”、“與……比起來”等。例如: (1)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寡人之於國也》 (2)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於國也》) (3)州司臨門,急于星火。(《陳情表》) (4)(許遠)與(張)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為兄。(《張中丞傳后敘》) (5)蘄勝于人而取于人,則固勝于人而取于人矣。(《答李翊書》)――勝于人:超過他人。 (6)禍莫大于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李將軍列傳》) (四)用于被動句中的動詞或結構之后,引入動作行為的主動者,表示被動意義。例如: (1)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莊子 秋水》) (2)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莊子 秋水》) (3)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前赤壁賦》) (4)蘄勝于人而取于人,則固勝于人而取于人矣。(《答李翊書》)――取于人:被他人學習效仿。 二、則: 連詞,可以連接詞、短語或句子,表示不同的邏輯關系。主要有: (一)表示順承接繼關系,可酌情譯為“就”、“于是”、“那么”等。例如: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http://www.kuapingce.com/yuwen57/4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