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成考】高起點復習資料語文--寫 作(一)
寫 作(一) 審題與立意 1、審題的關鍵是完整地理解題意,要看到題對文既有限制的一面,又有不加限制的面。有限制,可以用來規范立意和選材的大致范圍,從而激活我們的寫作動機和愿望,迅速進入構思狀態;不加限制,則又給我們以獨出心裁、自由發揮的廣大空間,為豐富文章內容創造有利條件。 2、在寫作實踐中仍經常出現思路閉塞和偏離文題的現象,這是為什么呢? A、思路閉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把限制條件看得過于簡單。例如“談機遇”,機遇是一種跟發展相聯系的客觀存在,小至一個人,一個單位,大至一個地區、一個國家,如果能夠把握住眼前出現的機遇,就必定能使自己獲得發展,這樣理解題意思路自然廣闊。可是有些考生的眼光只停留在自己身上,只從個人經歷中尋找“機遇”,這無異于“畫地為牢”。 B、偏離文題,往往是由于對題意的理解欠準確或不夠深刻造成的。 3、正確地審題必須做到:一要善于把握題意的廣度,努力發現那未加限制的廣大的“自由空間”;二要用心挖掘題意的深度,不淺嘗輒止。 4、立意跟文思的關系十分密切,立意越精深越明朗,文思就越順暢。 5、立意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幾點: 一要敢于創新。新,就是站往時代的前列,那些既符合時代精神又閃耀著個性色彩的東西——就是我們對周圍事物獨有的見解和體會。新,又意味著發人之所未發。 二要情意并重。思想和感情常常是同時發生的。我們在觀察事物的時候就是這樣:“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寫文章的時候尤其是這樣:我們歌頌新事物,揭露舊事物,我們贊揚真、善、美,批評假、惡、丑,怎么能不帶著強烈的感情色彩呢? 6、立意也有技巧,常見的有借題發揮、小題大作、大題小作、畫龍點睛、一字立骨、抑揚互用、卒章顯志等等,名目繁多,不勝枚舉。切不可生搬硬套,技巧也是為內容的,抓住這個根本才能用得活,用得巧。 7、審題和立意很難一步到位,輕率對待的態度決不可取;特別是在限時作文中,用于審題和立意的時間一般都比較短,更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疏漏。因此,在下筆過程中如果發現,應當及時加以修正。 思想健康,中心明確 1、思想感情指的是作者對客觀事物的態度:他愛什么,恨什么,贊成什么,反對什么,這些都無可掩飾地流露在字里行間。 2、在不同體裁的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晴的表現方式也是有區別的。在議論文中,不論是擺事實還是講道理.措辭的準確度和鮮明度常常表現出作者的思想是否清晰,感情是否強烈;如果他思想清晰,感情強烈,措辭的準確度和鮮明度就高,反之剛低。在記敘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則常常表現在對文中人物或所述事件主要細節的描寫上,這種描寫反映著他的愛和憎、褒和貶。寫景之文,則可以用一句老話來概括:“一切景語皆情語”。 3、思想感情健康與否,取決于作者的立場、觀點。立場、觀點正確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會流露出健康的思想感情。 4、立場、觀點正確有一個基本的標準,這就是符合絕夫多數人的利益(包括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能夠引導人們向上,促使社會進步。如果我們時時事事都按照這個標準來做,就能夠鑒別是非、善惡,在一切重人問題上旌幟鮮明,這樣自會培養起健康的思想感情。 5、文章的中心,實質上就是作者思想感晴的集中點,是文章的靈魂所在。中心明確的文章才能使讀者有所收獲才有可讀性。 中心有一個提煉的過程,這就是:要將所有的索材作一番認真的分析研究。有了初步想法后,先決定取舍,后分清主次;如此反復數次,或對原來的想法作了修改和補充,或舍棄原來的想法而另立新意。 6、初學者在這個問題上常犯的毛病是: (一)漫無中心。例如寫件事只說事情的大致過程,面面俱到,實際上什么也沒有寫清楚;議論一個問題,沒有針對性.盡說些空話,或者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深刻體會。 (二)多中心。這往往是由于作者感受較多,自以為什么都很重要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http://www.kuapingce.com/yuwen51/4164.html